南京明城墙游览攻略

2023-05-10 14:56:27

号外:今天是南京青奥会倒计时30天,南京明城墙将免费开放,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青奥组委联合举办的“环城七十里”青春秀活动也将举行。


神策门

  神策门现名和平门,是南京城北最东侧的一座城门,位于玄武湖西北,在明城墙13个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

  神策门依山而建,曲折迂回。清朝时增建外瓮城。光绪年间重建镝楼,但规格已由原来的都城级降为州府级。1658年,郑成功北伐金陵,败于门下。为纪念战功,顺治帝下诏改名“得胜门”。1853年,太平军从此处攻入南京城。1929年改名“和平门”。1930年代,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将瓮城作为油库。。南京军区后勤部接管后继续作为油库使用,和平门成为军事禁区。

  2004年10月1日,修缮后的和平门对外开放,。

  神策门本门荒僻有两券,东至后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长江,是军事防守要地。十三门中唯此门由刘基开两洞。顺治时,郑成功17万大军攻城时,中了守城清将缓兵之计,守兵偷偷凿开另一城洞,偷袭大败郑成功,后称神策门为得胜门。1928年改称和平门,现存瓮城券门各一,谯楼一座,2002年修复开放。

路线:公交10路、13路、32路、

周边景点:神策门公园


玄武门

  玄武门是1910年在南京城北部东侧新开的城门,位于神策门与太平门之间。1908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方便游人游览玄武湖,决定在会场附近的城墙上新开一座城门。城门于1909年7月动工,1910年建成单孔券门一座。城门建成后以继任两江总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门”。1928年7月,。1929年4月,蔡元培应南京市长的请求题写了门额。1931年,城门改筑为三孔券门。

路线:地铁1号线至玄武门站;公交1路、47路至玄武湖公园站

周边景点:玄武湖公园


解放门

  解放门是1954年新开的一道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为方便这段城墙内外的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南京市决定在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新开此门。

  1951年12月开始设计动工,1952年6月12日竣工,同时打开并扩建了附近的明代“后湖小门”通往玄武湖。玄武湖岸边这段从玄武门经解放门至太平门的明城墙,是南京城现存最长、最完好,同时也是最高大的一段城墙,垛口至城外地面的高度普遍在20米至25米左右。

  近年来经过整修,在该门上修建了南京城墙博物馆,使得解放门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路线:公交24路、304路至鸡鸣寺(北极阁)站

周边景点:台城 鸡鸣寺


太平门

  太平门位于南京城的东北垣,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门,以南是朝阳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而不在代表天廷的太微垣,所以明代南京刑部、,相传夜间哀声四起,为此将城门命名为“太平”。

  太平门处在钟山与玄武湖相接的位置,建在钟山向西延伸的富贵山、覆舟山之间,据有山湖之险。太平门东面的钟山被称作“蟠龙”,这一段城墙就被称为“龙脖子”。

  太平门扼守钟山,对于控制南京北部至关重要,且龙脖子一带是南京城唯一没有水体保护的城墙,,这一带都是主要的攻击方向。太平天国时,在门外钟山脚下修筑地堡城、山上筑天堡城拱卫太平门,这两个要塞陷落后,清军在龙脖子用地道炸开城墙,攻入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时的江浙联军也是攻占天堡城后攻入南京。1931年,,1958年拆除。


中山门

  朝阳门是南京明城墙唯一的东门,民国时改筑为中山门。朝阳门为单孔券门,城下有水关,在明代是连接皇城和明孝陵的通道,平日不开放。朝阳门的原址在现在的中山门稍南的地方,与皇城的东华门、西华门以及玄津桥处于同一条东西轴线上。1865年时增设外瓮城。

  1928年8月,为了迎接孙中山灵榇奉安中山陵,南京市政府修建了一条从中山码头直到朝阳门出城的迎榇大道(即现在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1929年,将朝阳门和瓮城拆除,在门址以北不远处新建三券拱门,在奉安大典前命名为中山门。此后,中山门取代了朝阳门,成为南京城新的东门,是沟通南京城与东郊最重要的出城通道。中山门正中的券门宽10米、高10.5米,两侧的券门宽8米,高9.5米,门券墩厚3米,城门进深15米。

  1929年中山门建成后门额由谭延闿题写,1943年9月改为汪精卫的隶书石额。1946年,汪精卫的落款被凿去,但他的“中山门”三个字一直沿用了50年。1996年,中山门门券被改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为方便城内外交通,在城门下方两侧另开全长1600米的双线行车隧道。在工程的同时,原汪精卫的题字被换成了王献之的集字。

路线:公交9路、36路、游1路、游2路至中山门站

周边景点:南京博物院


标营门

  2009年,南京白下区后标营路的月牙湖西侧,新建了一座新的城门:标营门,这里的城墙历史上是没有城门的,1996年左右,为了开通后标营路建月牙湖大桥才把城墙破出一个口子,城门使用了简化字这在南京新建和复建城门中是没有先例的。


光华门

  正阳门是南京城的正门,但这座城门并不在南京城的正南方,而是偏于东南。明初,朱元璋在原南唐金陵城的东侧新建了宫城和皇城,在宫城和皇城之外又建了一道城墙。这道城墙的南面墙与原金陵城东侧城墙的中部在通济门附近相接,这面城墙的正中就是正阳门,因此正阳门是南京南面城墙3座城门(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中最靠东的一座,它在通济门以东1450米、朝阳门(南京城东门)西南2590米,与皇城和宫城的正门形成一条纵贯城东的南北中轴线,正阳门就在这条中轴线南端的起点上。正阳门是京城的正门,城楼高大,设有1道外瓮城和2道内瓮城,是中国城池中少见的“复合型瓮城”。正阳门在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的战乱中多次受到攻击,受损严重,以至于此后一段时期内该门被误以为只有一道内瓮城。

  1931年,正阳门改名为“光华门”。1955年至1962年间,光华门周边的居民和工人为建造房屋,拆走了大量的城砖,致使这个城门和两侧的城墙被毁。光华门仅作为地名保留下来,指原光华门内御道街、大光路、光华东街十字路口,以及光华门外光华路(石门坎)、大明路附近一带。2006年10月20日,光华门西侧的一处工地出土数座不同时代的古墓和一段明城墙的墙基,这段明城墙遗址将原址保护。从正阳门至中山门的护城河非常宽阔,现在称为月牙湖。正阳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夔脚桥。


通济门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东面是正阳门,西面是聚宝门,前临秦淮河。和聚宝门、三山门(水西门)一样,通济门属于规格最高的3座城门之一。通济门有独特的3重船形内瓮城和4道城门,是南京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通济门1950年代被拆除,今天只能从沿用的地名通济门内、外大街来确定原来城门的位置。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明初沿元集庆路旧东门截城濠而修建,坐北朝南,南面为东水关(上水门),西南面为聚宝门,东面为正阳门,走进城门内,西南为商业区,东南为皇宫,通济门为南京13座城门占地面积最广的一座城门。通济门建有内瓮城三座,呈船型,有主城门与内瓮城城门四道,呈直线而设,皆为青条石砌筑,瓮城周长约690米,立面城宽约90米,主城门建有城楼和闸楼,内瓮城上建有闸楼,主城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上城马道、步道一条。

  1645年,清军主力渡过长江占领镇江,直逼南京。6月3日夜,刚刚表示要带头拼死守卫南京城的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嵩由通济门出逃,连辅佐他的马士英都不知道。15天后,弘光帝被捕,清军特地押他回宁从通济门入城,沿途南京市民无不唾骂。

  1928年夏,曾有人提议将通济门改名为“共和门”,以纪念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开创共和之伟业。共和门之名曾一度被使用,。

  1957-1963年,通济门连同东面城墙被拆除,今天只能从沿用的地名通济门内、外大街和旧九龙桥来确定原来城门的所在,通济门前的护城河为秦淮河,通济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九龙桥。此为我在百度百科上编写条。通济门城下门券四层,每两层门券间设有瓮城,本门冲要面向大道,外有九龙桥,旁为东水关,此地为秦淮河与明城濠合流处。1958年拆除。


武定门

  1929年,在城南部东垣新辟,位于中华门以北、通济门以南。1958年前后这一带城墙包括城门被拆除。2007年重建。

路线:公交14路、33路、46路至武定门站

周边景点:白鹭洲公园


雨花门

,用于将南京市内的小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小铁路逐渐荒废。20世纪50年代,雨花门及东西两侧城墙先后被拆除。

  2009年,雨花门复建。同年6月23日,城门复建工程主体完工。复建后为三拱城门,主拱门宽约14米、高约9.9米,副拱门宽约5.5米、高约6.35米。位于秦淮区江宁路的雨花桥前。附近有周处读书台遗址。

路线:公交103路、14路、43路至武定门

周边景点:周处读书台遗址


中华门

  中华门是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内外秦淮河之间,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中华门门内是内秦淮河,以镇淮桥连接自南唐以来历经千年繁华的中华路;门外是外秦淮河,以长干桥连接雨花路。

  聚宝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传说门下埋有江南富户沈万三的聚宝盆,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此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在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聚宝门是南京京城城墙的正南门,坐北朝南,据说明初建筑南京城聚宝门时,砌起即塌,屡次修筑不成。有人说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献计,借用沈万三的“聚宝盆”,填在城坍处,城门才顺利建成,因而把此门称作“聚宝门”。其实,聚宝门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城门外有一座聚宝山(今称雨花台)而得名。

  聚宝门原为南唐都城至宋、元金陵城南门旧址,后明初改扩建而成,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济门建有内瓮城三座,呈长方型,有主城门与内瓮城城门四道,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内有藏兵洞27个,战时用以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主城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上城马道、步道一条,可用于运送军需物资,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除木结构毁坏外,砖石结构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规模和巍峨的雄姿,世所罕见,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上看,工事坚固适宜攻守,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实物资料。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据称聚宝门的石质门槛,“高二尺许,长一二长,黑黝如铁,名为活子午石。”乃外国使臣赴京的贡物。每日自子至午,石长一分,每日自午至子,石缩一分,故称此名。由于数百年长期经人磨踏,近已不存。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 聚宝门原为南唐都城南大门,历朝扩建,宋代创建瓮城和券门。民间有朱元璋借聚宝盆的传说,因而将此门称聚宝门。传说不是历史,实际上聚宝门是因为它正对聚宝山(雨花台)而得名。本门连通繁华的商业大道,门下门券四层,三道瓮城,设27个藏兵洞,可藏兵五六干人。城门最为雄伟壮丽,显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令古今军事家叹为止。1928年改名中华门,1931年改筑城门,拆掉左右城段,准备开中华东西两门,未成功。

路线:公交101路至中华门内站

周边景点:夫子庙、内秦淮河


长干门

  2008年新建,在中华门西侧。因处于古长干里得名,南京地铁1号线轨道从中间门券处通过。

路线:公交16路、26路、87路至窑湾街站

周边景点:内秦淮河


集庆门

  1991年新建,位于水西门以南。城门名取自元代南京的名称“集庆路”。

路线:公交21路、62路至凤台路集庆门站


汉中门

  汉中门曾经是南京城西部的一座城门,现在作为地名使用。汉中门并不是明代开辟的南京城最初十三座城门之一,而是开于1930年代。明代开辟的石城门(俗称旱西门或汉西门),位于其南侧不远处。1933年开辟汉中路时,在城墙上新辟西式三券门洞,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1958年,汉中门被拆除。现在,汉中门是一处交通枢纽,东西向的汉中路与南北向的虎踞路、虎踞南路在此。

路线:地铁2号线至汉中门站

周边景点:汉中门广场


清凉门

  清凉门又称“清江门”,位于南京城西面,建于明朝初年。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现在镝楼已经不存,其余基本保存完好。由于这一段城墙是建造在清凉山西南部高低起伏的山崖上,地处偏僻,六百多年来一直行人稀少。直到最近修建外秦淮河清凉门大桥,才引起人们注意。 清凉门地处幽僻,仅有一券。位于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侧,故称清凉门。由于面临秦淮河,又称清江门。清代时堵闭,后毁。

路线:公交20路、60路至清凉山站

周边景点:石头城


定淮门

  定淮门位于南京城西面,原名“马鞍门”,洪武7年(1374年)因其跨秦淮河上,改名为定淮门。清朝道光23年(1843年),由于秦淮河淤塞,定淮门遂废。1958年,定淮门被拆除。现在“定淮门”仍作为地名使用。

  定淮门地处幽僻,有一券。原叫淮远门,因为秦淮河在其附近入江,经常泛滥成灾,为镇秦淮河,所以改称定淮门,在清道光二十二年淤塞而废。


华严岗门

  2007年10月1日,南京察哈尔路西延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丁山脚下的明城墙由此多了一座新的城门:华严岗门。

  这座新城门是在明城墙坍塌缺口处修建的,一方面被改造成察哈尔路西延段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被乘机改造成完整的城门。华严岗门共有四拱,中间的两座拱门高度为9.38米,外侧的两座拱门略小,拱券高度为6.22米。华严岗门就像一座“城墙天桥”,市民可以在上面行走,完全不破坏美观。

路线:公交143路至华严岗门站

周边景点:小桃园


挹江门

  挹江门挹江门是1914年新开并于次年竣工的内城城门,原名海陵门,当时为单孔城门,是连通南京城内下关火车站与城外下关码头的重要通道,城门东侧为狮子山。1928年改为现名,并扩建为三孔城门(于次年竣工),1929年4月由戴季陶题写“挹江门”匾额。1949年4月23日,,从此门进入南京市区。

路线:公交100路至挹江门站

周边景点:小桃园 绣球公园


仪凤门

  仪凤门,又称“兴中门”,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据传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风水),故建有钟阜(向东)、仪凤(向西)两座城门。

  仪凤门又名“兴中门”,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依狮子山而建,南为定淮门,东为钟阜门。仪凤门原为南京城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要道。成化年间,由于南京守备兵力不足,遂将仪凤门等城北城门堵塞。清朝顺治16年,梁化凤开仪凤、神策二门,出兵奇袭围城的郑成功军队得胜,此后仪凤门得以重建。清朝仪凤门为单孔城门,上设两层箭楼。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以地道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克南京。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其后,由于挹江门的开通,仪凤门的地位显著下降。1928年,仪凤门改名兴中门。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6年,南京市政府复建仪凤门,为一三孔拱门。 仪凤门城下水洞两座,本门冲要,是明清时出入长江的必经之路。太平天国大将林凤祥指挥挖掘通向仪凤门的地道,用炸开仪凤门城墻,直攻两江总督衙门。1928年改称兴中门,1958年拆毁。

路线:公交21路至建宁路站下,往东走178米

周边景点:狮子山 阅江楼


来源:龙虎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南京旅游攻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