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新方案留住南京老城南根与魂 重现评事街繁华,城墙水系全贯通

2023-05-10 14:56:27


改造后的老门东

周处读书台

历史上的通济门
南京老城南保护任重道远,原住民去留、文化延续、经济复苏等难题,都需要静心地去解决。近日《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未来5年,南京将多措并举,留住老城的“根”与“魂”,而这一过程虽然漫长,但既然脚步已经迈出,就充满着希望。交汇点记者 黄勇/文 秦怀珠/摄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历史建筑群“保护更新老城”是世界性难题,《方案》明确,保护的老城区域是指明城墙内秦淮区的老城,核心区是中华门外长干桥片区。这一区域,作为南京根系所在、发祥地之一,文物遗迹众多,仅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22处;全市9片历史文化街区,有6片在此;整个老城南还有98条历史街巷、3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75处历史建筑、552处风貌建筑等。
《方案》明确“保护优先”和“有机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应保尽保、能保则保”。成片历史建筑群,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模式,留住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同时提升老城活力,路径包括:有机结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带动关联产业集聚、城市品质提升、民生同步改善。
最终的目的是:把各年代城市发展印记保护下来,凸显出来。既保护单体历史建筑,又保护街巷所展现的城市肌理,及城市肌理所蕴含的城市文脉;既保护有形的物质遗产,又保护具有代表性的非遗资源,老城南地区秦淮人独有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既保护儒学、科举、明清文化,又保护六朝文化、民国文化等。
何为“渐进式”?《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要留住秦淮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遗存、建筑风格等文化“基因”,如保留门东门西、大油坊巷等片区现有传统街巷肌理,留下原住民。完成科举博物馆常设展布展并对外开放,整体带动贡院西街、东西市等片区业态提升;完成三条营、鸣羊街等在建项目,加快实施大板巷示范段保护改造,推进周处读书台、愚园配套等项目;重点挖掘古越城、古长干里文化,加快推进越城天地项目,推动外秦淮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大板巷示范段保护改造,重现评事街繁华
评事街原名“皮市街”,后讹为评事街。与评事街毗邻的老巷很多,大板巷、千章巷、老坊巷、走马巷、绫庄巷、平章巷、成善坊、绣花巷、马巷……,还有闻名遐迩的南市楼,这里文化和商业交融,经济繁荣“娼”盛,现在保留的南捕厅只是一小部分,据说当年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后人也住在一条叫泥马巷内。这些小巷与评事街连成一片,纵横交错,成了老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
民国时期,评事街中多以二层老式木房为主,小生意门面虽小却样样俱全,卖着各式小玩艺小食品的小摊占着两侧路牙。上世纪30年代以后,评事街不但做生意人气很旺,先后有几家晚报的报馆设在评事街一带,一些著名报人、学者常在此出没,,胜利后有卢前、张慧剑等人。
大板巷示范段改造工程,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修缮、整治、拆除重建等措施,恢复老城南的原有风貌。
目前,大板巷已经确定了8处不可移动文物(绫庄巷3号、绫庄巷5号、大板巷71号、大板巷75号、大板巷23号、大板巷27号、升州路146号),接下来将进行修缮保护,并结合大板巷街巷路面改造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工程拟保留历史建筑5处(大板巷29号、大板巷31号、大板巷35号、大板巷81号、大板巷83号),目前这些建筑已经进行了实测,保留了有价值的构件,将根据街巷院落肌理、房屋照片对建筑进行修复,恢复原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地块内部还有一些近代多层建筑,主要是原南京晶兴电子管厂厂房,虽然不是保护建筑,但仍具有一定利用价值,也将一并修缮改造。
周处读书台复建,打造一处5000平方米的小游园
中学课本里有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西晋,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轻时特别嚣张,为祸乡里。他是典型的公子哥,打击他心灵的是乡亲们都在传三个祸害危害人间,分别是南山的白额猛虎、长桥下的蛟龙,以及第三个祸害——周处。于是,他拼了命,射死猛虎,又与蛟龙搏斗了三天三夜,杀了蛟龙,结果等他回去的时候,竟发现大家都在庆祝,庆祝的是猛虎死了,蛟龙和周处同归于尽了,三个祸害都死了。周处特别郁闷,他拜访东吴丞相陆逊之孙陆云,在劝导下,浪子回头,勤奋学习,终于文武双全,成忠贞之士。在东吴末年还担任过都督。
周处读书台,就位于老虎头44号,青灰色的石门楼上“周处读书台”几个字尚清晰可见。门头下方,一块破旧不堪的牌子显示:这是西晋时的建筑,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不过,如今这里俨然成了大杂院,数百平方米的院子,共住着十多户租户。
2008年,有关部门曾披露,周处读书台将在2010年完成复建,打造成一处5000平方米的小游园。但时至2016年,它依然“淹没”在杂乱无章的院子里。
眼下老门东地区复建改造工程初具规模,有市民提建议,周处读书台遗址周边都是高楼民居,拆迁不仅困难重重,财力也将耗费巨大。而老门东存在着一些移址复建的古迹和街巷,如原址在马道街西头的沈万三故居,现在移址复建到了中华门城堡(瓮城)东侧;原址在马道街、军师巷位置的长乐古渡牌坊,现在移址复建到剪子巷等。"周处读书台"不妨同样移址复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打造通济门遗址公园
内外秦淮河水上游线整合
曾有一艘“巨轮”在南京东水关外的秦淮河上扬帆很多年——通济门,是南京城墙中规模最大的城门,以独有的“船形”三重弧形瓮城著称于世,却在50多年前被完全拆毁。今年,考古部门在南京龙蟠中路西侧发现了一段城墙石基,正是那“船帆”的西北角。
《方案》还特别提及这里要打造一处通济门遗址公园。
《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城墙遗迹遗址,打造一条连续的、充满绿色的、富有南京城人文气息的景观廊道,形成“一线、三通、多点”的明城墙沿线景观格局,“一线”指中山门至汉中门的城墙,环绕南京老城南地区,打造动态的、连续的、大尺度的、个性鲜明的生态景观轴线。“三通”指城墙上通、城墙内侧通、城墙外侧通,三条不同视野的景观通道。“多点”指由明城墙串联的汉中门遗址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通济门遗址公园、光华门遗址公园等多个景观节点。加快实施明城墙与护城河一体保护,加强对墙、河两侧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的把握,推进内、外秦淮河及明城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墙和水系的全面贯通治理。
而一项曾经的设想也被正式写入《方案》:以水系流向串联起月牙湖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白鹭洲公园、武定门公园、中华门瓮城等诸多人文和生态景观,营造“城-绿-水”通达交融、水清岸绿的高品质文化型城市滨水空间。串联整合秦淮河水上游线,实现内外秦淮河一体化运营。
老城南观光巴士专线
串联各大景区
老城南,除了夫子庙、老门东街区、大报恩寺靠得较近外,都要打的到其他景点。这一尴尬未来有望改变。老城南观光巴士已在谋划之中。
《方案》提出,要巩固“秦淮八绝”小吃品牌,整合京苏大菜、秦淮小吃等南京传统美食,推出“秦淮宴席”品牌。发展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购物,提升绿柳居、奇芳阁、永和园、宝庆银楼等百年老店知名度,支持 “老字号”做大做强。
同时,新建改建特色主题酒店、客栈,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和精品游线,开通老城南观光巴士专线,串联夫子庙-秦淮河-老门东-大报恩寺-门西-南捕厅-朝天宫景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分享到朋友圈后,加微信公众号固强网建筑改造专家更多精彩内容看不完~~~

感谢众多微友的一路陪伴和认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关注“固强网”交流社区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南京旅游攻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