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京旅游攻略组

2018南京师范大学“宜兴紫砂陶雕塑技艺研修班” 开班通告

宜兴丁蜀成校2022-07-09 07:05:56

    


这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推送的第120期资讯。新朋友请加关注。


  

2018南京师范大学“宜兴紫砂陶雕塑技艺研修班”

开班通告

由文化与旅游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2018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宜兴紫砂陶技艺雕塑研修班”,研修培训根据“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原则,发挥南京师范大学的综合型大学学科优势,以及美术教育品牌影响力,全方位提高学员非遗传承理论、构建现代设计新理念、拓展当代艺术外延、优化雕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欢迎有志于从事紫砂雕塑的人员踊跃报名参加,招生名额30人(面向全国)。

报名邮箱nnumsxy@sina.com(报名材料交丁蜀成校教务处,由学校统一办理正式报名)

咨询、联系方式:18915365282(邹) 13921305008(吕)

报名条件:

一、5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龄,有专业发展愿景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陶塑工作者。地域户籍不限。

二、需提供个人简历和代表作品照片3件以上,专业大赛获奖者及助工以上(含)的优先录取。

学习时间:9月9日—10月14日(第一阶段),脱产。

学习地点: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仙林校区)、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丁蜀成校教学点)

学习费用:学费、食宿费全免(均由国家财政负担)。

报名时间:8月1日至8月20日。报满为止,以南师大审核为准。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丁蜀教学点)

                                           2018.08.01



南京师范大学紫砂陶雕塑技艺首期研修班方案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名单的通知》精神,结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非遗基地”的建设需求,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计划在2018年度申请举办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研修班(面向全国),具体方案如下:

一、项目名称

“宜兴紫砂陶雕塑技艺传承人群”研修班

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宜兴紫砂陶技艺,发源于江苏宜兴,起始于北宋,成熟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紫砂以其资源的珍贵性、工艺的独特性以及雅俗共赏、赏玩并用的艺术特征为世人所青睐,它所体现的工艺流程和独特风格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族群特质和人文价值。同时其对世界其他民族的制陶工艺产生过积极影响。2006 年5月,。2018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紫砂雕塑作为紫砂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据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里的记载:“友泉夺其壶土出门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状。”这是关于紫砂雕塑的较早的文字记录,同时书中指出紫砂陶的器形分为 :壶与茶具、紫砂雕塑和文房雅玩。由此可见 ,紫砂雕塑的起源与紫砂茶壶基本同步,民间一般美其名曰“茶宠”。它是以紫砂泥作为原材料,采用捏、塑、雕、镂等手法雕塑而成的艺术品,表现题材十分广泛,有人物、动物、瓜果、花鸟以及其它陈设品。历代紫砂雕塑名家辈出,作品精彩纷呈,远有明代徐友泉、陈仲美、时大彬、近有徐秀棠等紫砂巨匠以及吴为山、韩美林等当代艺术大师创作素材也多有涉猎,很大程度推动着当代紫砂陶雕塑艺术的发展。

二、研修对象及人数

以江苏省为主,面向全国相关国家级和省市级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群为研修对象,主要是紫砂陶雕塑技艺传承人。本年度研修班班计划招收学员30人。

研修学员需符合以下要求:

1.不少于有相关专业五年以上从业经历或中专以上学历,能够熟练掌握雕塑相关技巧;

2.申请者需由相关技艺传承人、工作室、行业协会推荐;

3.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参加过市级以上专业比赛、获奖者优先;

4.能够遵守研修班规章制度,服从教学管理,坚持全脱产学习;

5.申请者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50岁。

三、研修时间

第一阶段研修学习时间:2018年9月9日至10月14日

第二阶段研讨展示时间: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

四、研修地点

南京师范大学本部(南京市仙林校区,栖霞区文苑路1号)

美术学院教学楼原美楼、广乐楼

五、研修内容

研修培训内容根据“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原则,发挥南京师范大学作为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在美术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全方位提高学员非遗传承理论、构建新的现代设计理念、拓展当代艺术外延、优化创新创业能力。

(一)研习研修

举办宜兴紫砂陶技艺雕塑研修班主要是实现四个学习目标,一是健全非遗传承人群的法规理论素养,包括国家非遗政策法规解读、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开发、旅游与文化产业以及民艺论的讲座;二是掌握现代创新设计与紫砂材料学研究前沿,以共享、智能为特质的当下设计趋势强调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的多样可能;三是自觉融入当代艺术的潮流发展,将跨界融合的艺术形式为当代紫砂雕塑艺术创作拓展外延空间;四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用非遗元素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强化民族身份认同,唤醒传中国统工艺的时代新魅力。

(二)调研与分享交流

对南京、无锡等周边紫砂陶雕塑创作活跃单位、工作坊、社会团体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实地现场调研,使学员对宜兴紫砂陶技艺以及行业前景发展有较为深入了解,同时课程中个人作品再解读和研习心得分享课程梳理了学员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的转化,逐步改变宜兴紫砂陶从业人员只做不说的传统工作状态,培养他们善于表达艺术创意和个人品牌营销行动力,以期扩大中国非遗文化保护与创新的社会影响。

(三)创作与作品展示   

紫砂陶雕塑艺术创作是对学员研修非遗传承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检验,研修后期回到所在地继续进行创作研究(在省陶训基地举行),有相关老师到当地指导、并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现场与网络互动,进行有效教学与活动推广,约20天后,安排在学校美术馆,根据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的要求举办研修成果展。

六、师资安排

研修班教学管理团队由南京师范大学傅康生副校长领衔,以美术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师资、兄弟院校著名学者、教授担任相应讲座课程。

姓名

单位及职务

研究方向

徐艺乙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民艺研究

赵梦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研究员

陶艺创作与材料研究

陆斌

南京艺术学院 教授

陶艺创作实践

曹娅丽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教授

非遗传承与创新

尚荣

南京大学宗教哲学系  教授

艺术史论

赵罡

苏州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学院 院长

非遗传承与创新

朱江龙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艺创作实践

孙绪敏

南京师范大学校友处 研究员

文学研究

白莉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民俗学研究

郭新茹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文化产业

倪建林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设计理论与实践

张犇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民族美术研究

高英姿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设计学史论

董斗斗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系主任

雕塑创作实践

王超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系副主任

雕塑创作实践

薛问问

南京艺术学院 副教授

当代艺术创作实践

薛军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院长

艺术史论

陈亮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院长

雕塑创作实践

孙欣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教研室主任

工艺美术创作实践

刘晶

南京创意中心 总经理

文化创意

马聪

南京百工造物总裁

非遗传承与创新

七、研修课程列表

第一阶段:研修学习阶段

宜兴紫砂陶技艺雕塑研修班的总学时176学时,主要由三部分、七个课程群和一个展览展示与研讨分享模块构成:

(一)基础课程(36学时)

一、非遗法规理论与人文素养     12学时

1.    2学时

2.中国非遗法规与政策解读        2学时

3.民艺论研究                      4学时

4.诗歌欣赏与表达                  4学时

二、设计理论与文创研究         16学时

1.设计史纲要                      4学时

2.紫砂艺术简史                    4学时

3.文化创意案例研究              4学时

4.品牌营销                        4学时

三、当代雕塑史论研究            8学时

1.当代雕塑史纲要                  4学时

2.中国雕塑简史                    4学时

(二)拓展课程(56学时)

一、设计基础                      8学时

1.硅酸盐材料研究实验            4学时

2.人体工学(茶具设计)            4学时

二、设计与开发                   28学时

1.创意茶具设计与开发            8学时

2.紫砂雕塑设计                   12学时

3.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        8学时

三、考察与研讨                   20学时

1.案例研讨                        4学时

2.实地考察                        8学时

3.宜兴地区非遗紫砂技艺传承人交流          4学时

4.各地雕塑技艺传承人及代表性传承人交流    4学时

(三)实践课程(84学时)

1.紫砂茶具设计稿技艺传授        4学时

2.紫砂壶成型与表现               12学时

3.紫砂雕塑成型技法训练         12学时

4.紫砂雕塑创作实践               52学时

5.紫砂雕塑技艺交流与研讨        4学时

开班与结业4学时,共计176学时

通过二十天左右的个人创作,计划于十一月初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举行“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南京师范大学第1期宜兴紫砂陶技艺雕塑研修班”非遗研培经验交流暨《妙心塑韵·紫砂雕塑创新成果汇报展》

八、后勤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首期宜兴紫砂陶技艺雕塑研修班教学主要安排在美术学院教学楼原美楼501录播教室、103陶艺专业教室以及广乐楼108学术报告厅。

学员就餐均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校内第一、三、四、五食堂安排三餐,学校专家楼解决学员住宿。

九、组织结构

我校成立研修计划项目领导组、项目教学组、项目保障组、项目学工组,建立配套的工作责任制以加强有效协调与管理。

9月9日—10月14日)

1.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傅康生

组员:、孙绪敏(校友处处长)、边霞(教务处处长)、景亭(后勤处处长)、高红梅(财务处处长)、张一春(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朱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赦(美术学院院长)、王建红(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

2.项目教学组:陈亮(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陈诚、邓招芳、郭新茹、高英姿、倪建林、张犇、董斗斗、王超

3.项目保障组:赵南(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

戴静、蔡红、邹丽萍、吕晓敏、钱强、虞露、罗佳

4.项目学工组

班主任:宋溧俊        

辅导员:李永

十、联系人

南京师范大学项目联系:赵南

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邓招芳  18915376573

咨询电话:

18915365282(邹)

13921305008(吕)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丁蜀教学点)

                                 2018.07.28


 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丁蜀成校),传承古镇陶瓷文化,创建社区办学特色,分享行业最新资讯,传扬紫砂文化艺术。 


校训:陶冶。诠释:抟土为泥,或圆或方。经历熔炼,品质传扬。匠心塑造,恒久风尚。水火哲学,智慧闪光。陶铸成器,有为担当。不懈提升,日臻梦想。奋发超越,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