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住得安心、舒心是老百姓的不懈追求,除了房屋的内部环境,房子所处的地段、小区绿化等外部居住环境,也与健康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综合多项国际研究给出了提醒,小编对此请专家详细解析并给出建议。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公园附近绿植多,空气质量好,噪音低、空气湿度适宜。住在公园附近,随时能够感受“森林浴”,可以改善身体的副交感神经,降低血压。
同时,经常感受绿色,还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感染。此外,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研究发现,经常接触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气、抑郁和紧张。
欧洲环境和健康中心研究发现,居住在滨海地区的人,其身体状况往往要比居住在内陆地区的人健康,因为当人们心情郁闷时,到海边散步,听着海浪的拍打声,可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使身心放松,进而舒缓情绪。
同时,接触水流会让大脑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压力水平减轻,大脑更为放松。
临街住,虽交通便利,但每天需要面对机动车尾气、噪声污染等,久之会伤害健康。发表在美国《血液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住所远离主干道至少1公里以上的心脏病患者相比,临街住的人10年内死亡风险升高27%。这是因为,交通污染会引起动脉斑块积聚,加大猝死风险。
闹市区房价一项居高不下,但住在市中心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噪音”和“空气污染”都会影健康。丹麦一项研究显示,住在闹市区的居民血管硬化速度更快,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比远离闹市区的居民高出近一倍。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一项研究则显示,住在主干道100米以内区域的婴儿,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区的婴儿要高。这是由于市中心车流大,频繁的刹车与加速会使汽车产生更多“污染”,婴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导致呼吸困难或哮喘几率大。